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就大學學段而言,要把握其“特”,在新時代再造勞動教育?;仨倌昵安淘嘁宦曧憦厣裰莸摹皠诠ど袷ァ焙籼柤半S之展開的我國史上首次大規(guī)模國際勞動節(jié)紀念活動,可從中找尋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借鑒。
點燃與勞動人民為伍意識
1920年5月1日,一場運動席卷華夏,這場運動被李大釗稱為“勞工階級的運動”。是日出版的《新青年》雜志第七卷第六號為“勞動節(jié)紀念號”,扉頁醒目印有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題簽的“勞工神圣”,同日出版的《北京大學學生周刊》第十四號亦推出“勞動紀念號”,以《勞工神圣圖》為封面。北京大學停課一天,李大釗召集幾百位校役與師生集會,“本著勞工神圣的信條”,視五一節(jié)為“世界工人的唯一武器”。會后,北大工讀互助團成員驅車入城,一路高呼“勞工萬歲”,沿街散發(fā)《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傳單。
自古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工讀互助團視之為痼疾,轉而追尋“人人作工,人人讀書,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之理想。蔡元培說,“工是人生的天責”,而“學是工的預備”。兩者相輔相成,既能遠離諸如不稼不穡、不狩不獵之食利人生,亦可修正黃炎培所說的“無服勞之慣習”。蔡元培最忌學生“使令工役,橫眼厲色,又儼然以主人自居,以奴隸待人”。1917年1月4日,抵校履新的校長蔡元培竟然脫帽向列隊校門迎接的校役鞠躬回禮,以“工友”稱之,只因“一校之中,職員與仆役,同是作工,并無貴賤之別”。這不啻為一堂鮮活的勞動教育課。點燃與勞動人民為伍意識之策,便潛隱于人師之身教與“五一”這個李大釗所說的“覺醒的日期”之紀念,以及日常的亦工亦學。
新時代大學的勞動教育,要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人世間的一切成就與幸福都源于勞動創(chuàng)造。正是因為勞動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擁有5000年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迎來新時代的奇跡。新時代勞動教育要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觀,走向勞動、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走向人民、走向偉大夢想,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
激發(fā)為勞動人民服務意識
1918年4月14日,矢志把北大辦成“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的蔡元培,“為增進本校校役知識”而開設校役夜班,以矯正校役“獨無就學之機會”之“偏枯”。從在校學生中遴選師資,“以就學之暇”“各以所長分任教科”,羅家倫與傅斯年便爭當學生志愿教員。開辦校役夜班之創(chuàng)舉,力促北大學生把服務勞動人民之志由校內轉向校外,于1919年3月創(chuàng)建平民教育講演團,以“增進平民智識、喚起平民之自覺心”為宗旨,并于1920年1月創(chuàng)辦平民夜校,旨在“增進平民普通知識、改良社會”。1920年5月1日當天,平民教育講演團分五組奔赴京城街巷為勞動節(jié)呼號,而總干事鄧康(鄧中夏)奉李大釗之命走進京城工業(yè)重鎮(zhèn)長辛店,籌建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
既然勞力者“為貧而役”,勞心者何不為勞力者而役?視“役”為服務,即由“為生而工”轉向“為工而生”,勞動之崇高性躍然紙上。蔡元培說,教育須“立于人民之地位”。學校非學人專屬,而應為人民而設。而恰恰因勞動教育,教育才如陳獨秀所說,“不專在造就個人的偉大”,而“注重在改良社會”。開辦校役夜班、平民夜校,創(chuàng)建平民教育講演團皆指向為勞動人民服務,既能增進校內外勞力者之知識技能與階級覺悟,亦可養(yǎng)成校內勞心者之人格,實為改造高等教育之利器,甚而改造整個社會之良方。
勞動教育分為生產勞動教育和非生產勞動教育,后者又分為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和服務性勞動教育。以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為主的服務性勞動教育旨在強化社會責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勞力勞心,亦知亦行”。學生之“行”即盡己所能勞作。高校是創(chuàng)造前沿知識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之所,新時代大學勞動教育要結合學科和專業(yè)積極開展專業(yè)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培育公共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
潤澤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宣告結束,中國有幸躋身戰(zhàn)勝國行列。14日至16日,京城各校放假三天。北大15日在天安門舉行為期兩天的慶祝協(xié)約國勝利大會。蔡元培當日提出“勞工神圣”,致敬遠赴歐洲戰(zhàn)場擔任工程兵的15余萬華工,號召所有勞工“要自己認識勞工的價值”,預言“此后的世界,全是勞工的世界”,繼而動員北大學生30日晚全體參與慶祝協(xié)商戰(zhàn)勝提燈會,旨在消滅強權論、陰謀派、武斷主義、種族偏見,進而發(fā)展互助論、正義派、平民主義、大同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chuàng)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guī)律的重要詮釋。蔡元培說,“人類天職,惟有工學兩字”。工與學為全人類之共同屬性,勞動教育所鍛造的應為兼濟天下之情懷。
大學自誕生之日便與人類同呼吸、與世界共命運。大疫當前,無論與因全球逾4/5工作場所完全或部分關閉而導致失業(yè)的勞動者共情,還是與全球高??蒲腥藛T及醫(yī)學院校師生攜手戰(zhàn)“疫”,皆可讓新時代高校學生加深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新時代勞動教育之春風里,正響亮著一曲“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30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