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国产精品码在线观看0000,国产精品XXXWWW丝袜美女,脸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strike id="uniie"><listing id="uniie"></listing></strike>
    <blockquote id="uniie"><th id="uniie"></th></blockquote>

  • <cite id="uniie"><listing id="uniie"></listing></cite>
  • 首頁>檢索頁>當前

    接地氣,所以有朝氣

    ——東北大學推動“知行合一”讓勞動精神落地生根

    發(fā)布時間:2020-05-10 作者:本報記者 劉玉 通訊員 王鈺慧 來源:中國教育報

    ■“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系列報道   

     用錘子敲口罩鼻夾3000次、給2000個口罩加裝呼吸閥、近4000個口罩一一裝袋……疫情初起,東北大學本科生許錚豪便開始在家鄉(xiāng)江蘇張家港一家口罩廠做志愿者,加班生產醫(yī)用N95口罩。

    長期以來,東北大學把勞動教育作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關鍵一環(huán),在思政課中融入勞模文化研究成果,在日常思政教育中開展“愛勞美校”系列活動,引導青年學子發(fā)揮優(yōu)勢開展志愿服務,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yè),讓勞動精神開枝散葉、落地生根。

        勞模文化研究成果進課堂

    自1923年成立時東北大學就建有校辦工廠。如今,學校仍然要求哲學社會科學類專業(yè)實踐教學不少于總學分的15%、理工類專業(yè)不少于總學分的25%?!爸泻弦弧钡墓鈽s傳統(tǒng),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

    “毛主席的好工人”、全國勞動模范尉鳳英,黨的十九大代表、沈鼓集團副總工程師姜妍,“雷鋒傳人”郭明義……2017年,東北大學建立起一支由全國、省、市勞模組成的特聘教授隊伍。特聘教授走進思政課堂,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程需求定制勞模授課各種模塊,實現菜單式、個性化授課。學校還依托“一五一十”思政文化育人一體化平臺建設項目,組織開展“名家講壇”“領導干部上講臺——國企公開課”等講座報告。

    “在課堂教學中,東北大學著力打造一支專兼職結合,‘講勞?!畡谀Vv’的教師隊伍。思政課教師在學理層面深度研究和闡釋新時代勞模精神,同時聘請全國著名勞動模范進課堂講勞動、勞動模范、勞模精神,讓受教育者對勞動、勞模、勞模精神產生敬意?!睎|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田鵬穎說。

    東北大學信息學館308室是以全國先進工作者張化光教授的名字命名成立的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經常有博士生聚在這里進行“頭腦風暴”。

    工作室以張化光所在的電氣自動化研究所為依托,在張化光的帶領下,凝練出“培養(yǎng)層次更高、數量更多的科技人才,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出好成果”的“兩更三出”奮斗目標。近年來,全體成員專注于智能控制這一高精尖的前沿領域,共實施了30余個創(chuàng)新項目,在高精度泄漏檢測定位技術和面向節(jié)能的復雜配電網監(jiān)測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以勞模的實干精神擦亮了工作室“創(chuàng)新”的名片。

        學生在勞動中感悟幸福淬煉成長

    近年來,東北大學一直將勞動精神融入班集體建設和日常學習生活,引導廣大學生樹立以美化校區(qū)環(huán)境為己任的校園風尚,培育“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校園文化。

    該校渾南校區(qū)有一片遠期規(guī)劃用地,去年初秋時節(jié),74畝大豆大獲豐收。學校劃出一片區(qū)域組織學生采摘,一時間,大學生們在希望的田野上歡聲笑語、揮汗如雨。采摘的豆子被送到食堂加工成豆?jié){、豆腐,在各校區(qū)食堂免費供應,讓學生們體驗勞動的幸福。

    這是東北大學“愛勞美?!被顒拥纳鷦訉嵺`。學校巧妙利用這塊暫未開發(fā)的土地,給學生親近自然、感受綠色生態(tài)的機會,讓他們在勞動中體會收獲的不易。

    采收大豆只是勞動教育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顒影ā皢觾x式:播種希望”“中期養(yǎng)護:澆灌茁壯”“總結收獲:采擷碩果”3個篇章,來自兩校區(qū)的百余名學生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親身體驗大豆栽種的過程,親身經歷田地整理、灌溉撿苗、采收總結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體會勞動的喜悅。

    接地氣,所以有朝氣。學生在接受鍛煉、磨煉意志中涵養(yǎng)艱苦奮斗的精神,學生才能理解“人間萬事出艱辛”“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引導學生在志愿服務中踐行勞動精神

    在學生個體成長成才的道路上,嵌入更多的社會實踐,在提升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同時,助力他們更好地認識國情,扎根大地,涵養(yǎng)不畏艱辛、崇尚奮斗、甘于奉獻的精神。

    從2017年起,實踐育人正式納入東北大學教學計劃,開設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和“大學生志愿服務”兩門課。2019年,學校又出臺了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辦法,設置了8個實踐學分。堅持暑期、日常、寒假、專項、海外社會實踐“五位一體”,連續(xù)19年開展“理論之光”“三下鄉(xiāng)”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年均組織重點社會實踐團隊700余支,覆蓋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一屆又一屆學生在紅色故地上受教育,在踏實勞動中長才干,在服務社會中作貢獻。

    目前,東北大學已構建起涵蓋扶貧助困、社區(qū)服務、陽光助殘、校園義工、城市建設等十大領域的志愿服務活動體系,年均開展活動1300余期,參與人次1.5萬。

    勞動教育是人生成長的必修課。東北大學正在把勞動從課堂上的價值召喚,轉變?yōu)轫频Z學生成長的廣闊天地。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11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