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去世后,有媒體這樣緬懷您:“你不一定認識他,但一定上過大學語文?!?/P>
此言不虛。1981年,您擔任主編的新中國第一本《大學語文》教材出版。這版教材一出版便頗受歡迎,兩年時間里,登上了300多所大專院校的課堂。此后每三五年,便推出新的修訂版。2018年,《大學語文》第11版發(fā)布,那時您已年過百歲,仍名列教材主編之首。30多年來,僅全日制本科《大學語文》教材,就累計發(fā)行3000多萬冊,受惠者遍及全國。
驚人的數(shù)量,由教材的高水平支撐。大學語文課程曾中斷30年之久,使高校的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嚴重脫節(jié),大學生普遍存在人文知識匱乏、文化素養(yǎng)缺失的問題。主編及修訂時,您都主張精選中國優(yōu)秀文學名作為主,酌選外國文學精品,“不管編哪種大學語文,傳承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宗旨不能變?!币驗槟膱猿?,這套充滿人文精神和古典魅力的教材滋養(yǎng)了改革開放后一屆屆大學生。
雖然您傾心古典文學,但在主持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時,恰是您的開放開明,留給人們無限的回味。
您每周主導一次文學話題討論會,借此傳授文學知識,鍛煉學生研究思路。學生討論時,您從不干涉,通常坐在硬木椅上仔細傾聽,最后略為點撥,留下讓學生自己領悟的空間。
您還作出一項規(guī)定——創(chuàng)作上取得成績的學生,畢業(yè)論文可用文學作品代替。這一改以往硬性的單一考試要求,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著名作家趙麗宏、王小鷹等人當年的畢業(yè)論文即是一本詩集,后來一批作家從華東師大中文系走出,形成享譽文壇的“華東師大作家群”,絕非偶然。
潛心育人的同時,您在文藝理論的海洋里遨游。精力最旺盛的40多年,您斷斷續(xù)續(xù)手抄筆寫的材料總計有兩三千萬字。如此扎實的學術功底,使您日后著述頗豐、涉獵甚廣,從蘇軾到魯迅,從古代文學到近現(xiàn)代文學,在文藝學研究上您打通古今,創(chuàng)辦我國文藝理論第一個協(xié)會——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為我國文藝理論的建設和發(fā)展作出卓越貢獻。
很多去過您家的人,都有一個感受,時間在您家里,好像靜止了。
您住了幾十年的舊屋里,書房里的景象始終沒有什么變化,只是一面墻上增添了一臺空調。屋子數(shù)載不曾裝修,您不在乎生活享受,過著簡樸的生活,衣服鞋子破了不舍得扔,一定讓保姆拿去補了繼續(xù)穿。
然而,就在百歲生日之年,您捐出生平積蓄100萬元和5萬多冊藏書,并在華東師大設立“中玉教育基金”,幫助中文系品學兼優(yōu)的困難學生。這100萬元,每一分每一厘都是您多年的積蓄和筆耕所得。
您被尊稱為“大學語文教育領域的靈魂人物”。然而,您卻十足謙遜,面對贊譽,僅言一句“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這恰是您身上最迷人之處。明明功勛卓著,仍葆有謙謙君子之風。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04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