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梁丹)12月21日,由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指導,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清華大學承辦,歷時兩個多月的“戲曲進校園—2019校園戲曲節(jié)”正式落幕。
本屆戲曲節(jié)通過32場京劇工作坊,12場名家講座和5場學術研討會等多種形式的戲曲推廣和體驗活動,初步實現(xiàn)了讓更多學生在課堂了解戲曲,在工作坊中體驗戲曲,在講座中研學戲曲,在劇場中欣賞戲曲。
在戲曲節(jié)持續(xù)開展的70多天中,來自東西南北不同地域的14個戲曲劇種走進了校園,在審美風格上既有歷史積累厚重、高度程式化的昆劇、京劇等,也有越劇、評劇、滬劇等年輕劇種。戲曲節(jié)期間還舉辦了“中國評劇110年紀念活動”“河南稀有劇種進校園”等系列活動,為師生帶來了豐富的審美體驗。
同時,國家京劇院、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中國評劇院、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上海滬劇院、廣州粵劇院、武漢京劇院、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等21家劇團機構和眾多戲曲表演藝術家助陣本屆戲曲節(jié),進一步深入了戲曲進校園的教育實踐。
通過立足校園,輻射北京市有關中小學及周邊社區(qū),本屆戲曲節(jié)累計吸引了超過130萬人次的現(xiàn)場、網上觀眾和各方參與人員。
“可以說,校園戲曲節(jié)已經成為校園戲曲教育的一個新品牌,戲曲教育已經成為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情操、培育民族情感的有效途徑?!鼻迦A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美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趙洪說,校園是很多大學生第一次觀看戲曲的場所,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學生在劇場中接觸戲曲,或為戲曲之美驚嘆,或被戲曲之情感動,戲曲喚醒了深植在學生心中的民族文化記憶,這顆種子會在合適的時間和環(huán)境下發(fā)芽、成長、開花、結果。校園戲曲美育的任務和責任,就是要將最美的戲曲藝術帶到學生面前,讓他們感受戲曲藝術的精美絕倫,循序漸進的熏陶和培育他們的審美鑒賞力。本屆戲曲節(jié)邀請展演的劇種,集錦了南北東西不同地域的劇種類型,力求滿足戲曲教育對多元戲曲文化的需求,培養(yǎng)學生欣賞戲曲的習慣和愛好,在寓教于樂中陶冶心靈,進而提升文化素養(yǎng)和藝術鑒賞力。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