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愿望是,將來能夠真正參與到祖國的航天事業(yè)中。同學們,你的航天夢想是什么?寫下你的愿望吧?!?1月22日下午,在北京十一學校(龍樾實驗學校)大廳里,正在開展以航空航天為主題的“初心博物館”課程,初二學生溫明昭,在介紹完自己的“天地互聯(lián)—讓Wi-Fi走進空間站”的創(chuàng)新項目后,對在座的30位同學發(fā)出了這樣的邀請。
孩子們正前方的墻壁上,懸掛著一批反映上世紀我國航天航空事業(yè)的老照片,普通的黑白色調,講述著不平凡的故事。
“這些照片,是50、60年代我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歷史的濃縮,其中很多都是孤本。我捐出來,是希望能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歷史,能夠把老一輩航天救國、航天報國的初心帶給同學們?!闭掌栀浾呱蜓该f道。
身穿白大褂、眼望探測儀、手持電阻器……同學們依托上世紀50年代的一張老照片,通過情景劇的方式,還原了科學家高鎮(zhèn)同為研發(fā)適用于航天的新型貴金屬材料,不眠不休的歷史畫面。
“我覺得這種形式特別好,因為大家都喜歡看這種戲劇的形式。”初一七班的何海音說道,“我以前去航天城參觀過,但是看同學們的表演和講演,尤其是都是我身邊熟悉的同學們,覺得很親切,更感動”。
除了學生們自己的分享和講述,圍繞航空航天,活動還邀請學校歷史、物理老師和校外專家,為同學們呈現(xiàn)了一場跨學科的主題沙龍活動。
“5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蘇聯(lián)專家撤走。在艱苦的條件下,我們成功發(fā)射了彈道導彈。毛主席興奮地說道‘這是東風壓倒西風’?!币劳幸粡埮f照片,北京市科普大使、神舟十號太空授課教案專家組副組長金聲介紹了“東風一號”的命名由來,他對同學們說道,“你們也得像東風一號,奮發(fā)圖強,壓倒代表困難的‘西風’”。
“我們希望在學校里實現(xiàn),處處都是課程資源,處處都有教育內容,讓學校本身成為一本大百科全書。”據(jù)十一學校(龍樾實驗學校)校長王海霞介紹,下一步,自己將繼續(xù)和社會各界合作,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為“初心博物館”系列提供更多的教育主題,“讓主題教育走心、入生活,用多種形式讓立德樹人落在課程上,落在活動中”。(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見習記者 梁丹)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