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痹诳鬃訉W院總部近日舉辦的“開放日”活動上,來自北京語言大學的各國留學生在悠揚的樂曲中吟唱唐詩《梅花》,拉開了活動的序幕。
孔子學院本屆開放日以“致力中文教育,促進人文交流”為主題,30多個國家駐華使節(jié)、文化機構(gòu)代表,33所孔子學院中方合作院校代表、孔子學院獎學金生、“孔子新漢學計劃”博士生等人士參加活動。
“致力中文教育、促進人文交流,是孔子學院的初心和使命。15年來,在中外雙方精誠合作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孔子學院從語言入手,用文化交融,以心靈溝通,為滿足各國民眾學習中文、了解中國的需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增進中外人民友誼作出了積極貢獻。”孔子學院總部黨委書記、副總干事馬箭飛在致辭中表示。
孔子學院獎學金,作為孔子學院總部重要的品牌項目之一,設立10年來不斷豐富和完善,共與200多所中國高校開展合作,累計接收和培養(yǎng)來自16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8萬多名學生來華留學。
天津師范大學畢業(yè)的第一屆孔子學院獎學金生、肯尼亞內(nèi)羅畢大學孔子學院本土漢語教師茹絲說:“5年的教師生涯,讓我更加了解我的祖國,也讓我更愿意做兩國友誼的橋梁。”2005年9月,她成為非洲第一所孔子學院在內(nèi)羅畢大學的第一批漢語學生,并在中國獲得了國際教育碩士學位,之后便回到內(nèi)羅畢大學孔子學院從事漢語教學工作。
活動中,茹絲與來自埃及、泰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11位獎學金生講述了自己在中國求學的故事,分享了自己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精彩故事。他們有的已回到自己的祖國成為一名漢語教師,有的成為了促進兩國交往的文化使者,有的在中國定居,成為了“中國通”。
在孔子學院獎學金論壇上,來自孔子學院獎學金接收院校和推薦機構(gòu)的代表,就海外漢語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發(fā)揮孔子學院獎學金培養(yǎng)海外漢語師資的作用,以及如何拓寬和豐富獎學金經(jīng)費來源及培養(yǎng)形式等相關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為獎學金項目的發(fā)展和海外漢語師資的培養(yǎng)建言獻策。
據(jù)介紹,孔子學院自2004年成立以來,在15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從語言入手,用文化交融,以心靈溝通,為數(shù)千萬各國漢語學習者提供了中文學習和中華文化體驗服務,受到各國人民的廣泛歡迎和高度贊譽,成為全球最多樣化的國際語言教育共同體,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
開放日期間,孔子學院總部還舉辦了15周年展覽、咨詢會、孔子學院品牌數(shù)字資源展示、漢語網(wǎng)絡考試體驗、漢語考試嘉年華等活動,吸引社會各界人士對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è)的關注。據(jù)悉,今年9月以來,全球150多個國家的孔子學院,先后舉辦開放日,熱情歡迎當?shù)孛癖娏私庹鎸嵉目鬃訉W院,體驗中文和中華文化的魅力,彰顯了開放、包容、服務當?shù)氐霓k學理念。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15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