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那不勒斯當?shù)貢r間7月14日,第30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閉幕,燃燒了12天的大運火炬在那不勒斯圣保羅體育場緩緩熄滅。12天的賽場角逐,12天的激情碰撞,12天的真摯交流,來自世界11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000多名大學生運動員在這里揮灑汗水,以青春點燃激情,用精彩舞動人生,譜寫了一曲壯麗的體育篇章。
傳播和平、團結友愛價值觀
世界大運會是青春的舞臺,年輕人的大聚會。
今年是世界大運會誕生的第60個年頭,經(jīng)過60年的輪回重返“誕生地”意大利舉辦第30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事情并非如想象中簡單。2019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原定在巴西的巴西利亞召開,由于巴西利亞放棄舉辦,2016年,意大利那不勒斯才被確定接手舉辦本屆運動會。中途接手世界性大賽對舉辦城市是不小的考驗和挑戰(zhàn),為此意大利人提出了“獨一無二”的辦賽口號。在硬件方面,意大利人遵循“節(jié)儉辦大運會”的原則,58個比賽和訓練場館全部是翻新和改造而成;在軟件方面,利用坎帕尼亞地區(qū)獨特的全世界文化和歷史最豐富地區(qū)之一的資源,讓全世界的年輕人領略到“獨一無二”的大運文化。
“獨一無二”的辦賽理念,體現(xiàn)了主辦方的努力和付出,國際大體聯(lián)主席奧列格·馬迪欽對此表示肯定。在他看來,大學生是推動國家發(fā)展、變化的重要力量,肩負著建設更加穩(wěn)定、和諧世界的重任,而世界大運會匯聚了未來各個國家、各行各業(yè)的領軍人物,舉辦大賽有利于促進各國大學生體育運動的開展,推動體育教育發(fā)展,增進各國大學生運動員之間的友誼?!笆澜绱筮\會不僅僅是一場體育比賽,更是文化交流的平臺,傳播和平、團結友愛價值觀的重要陣地。”他說。
12天里,來自全世界的大學生運動員,在賽場上交流了技藝,在賽場外增進了友誼,在郵輪大運河村上體驗了“獨一無二”的村民生活,并對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體育人文有了更多了解。正如很多選手所言:那不勒斯大運會讓我們有了許多第一次和“獨一無二”的體驗,這些都將讓我們終生難忘。
在比賽中收獲成長
本屆世界大運會,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共選派運動員198人,參加14個大項144個小項的比賽,平均年齡22歲,來自21個省區(qū)市的66所高校。最終,中國代表團以22金13銀8銅位列金牌榜第三,日本和俄羅斯分列第一和第二。
成績的取得有賴于各方的大力支持。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副團長兼秘書長申震介紹說,教育部黨組對組團參賽工作高度重視,部領導親臨賽場為運動員加油助威;國家體育總局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其他相關部門積極支持和幫助代表團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各選手所屬學校、所在教育部門積極組織,認真?zhèn)鋺?zhàn)?!盀閰⒓颖荣?,我們還舉行了選拔賽,通過廣泛選拔產(chǎn)生了各代表隊參賽選手?!?/P>
申震坦言,因為超過80%的選手都是第一次出國參賽,集訓時間不充分、參賽經(jīng)驗不足等都令人擔心。但隊員們克服種種困難,敢打敢拼、頑強拼搏,打了許多硬仗:射擊男子10米氣步槍團體項目,隊員們克服槍支、比賽裝備丟失等不利因素,獲得一枚寶貴的金牌;來自天津師范大學的田徑選手張德順在兩名日本運動員追擊的情況下,咬緊牙關,以微弱優(yōu)勢斬獲金牌;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葉秋語和西南大學的郭涵煜在網(wǎng)球女子雙打比賽中,克服前一天比賽抽筋的不利局面,擊敗對手勇奪金牌,創(chuàng)造了境外參賽的歷史最高紀錄;女籃姑娘們比賽中敢打敢拼,雖然最終獲得第八名,但也獲得了歷史性突破?!爱斎灰惨吹?,我們的優(yōu)勢項目集中在跳水、乒乓球等上,奪金面較窄,此外在射擊、跆拳道等項目上也留有遺憾。”他說。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主席、北京大學校長郝平表示,本屆世界大運會,中國大學生運動員整體展現(xiàn)出較高的競技水平,賽場上奮力拼搏,賽場外也展現(xiàn)了很好的精神風貌,反映了新時代中國大學生的精神風貌。
大學體育還有很大發(fā)展空間
由3名清華大學學生江杰華、江亨楠、王煜和中山大學學生禤達軍組成的中國隊在男子4×100米接力賽中,以39秒01的成績奪得該項目的銀牌。
2005年第23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上,清華大學學生胡凱奪得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第一枚男子百米金牌。時隔14年,他的學弟們和中山大學學子一起贏得男子4×100米接力的銀牌?!昂鷦P當年是一枝獨秀,而接力是集體項目,是更多人努力的結果,說明我國高校體育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有了很大進步,但發(fā)展空間還很大。”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田徑隊教練李慶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據(jù)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介紹,本次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清華大學共有28名運動員參賽,分別參加了田徑、射擊、籃球、擊劍等項目的比賽。除男子4×100米接力外,還取得了射擊男子10米氣步槍團體金牌和競走團體銅牌的成績,另有16人次進入前八名。
作為中國的頂尖學府,清華大學經(jīng)過30多年的探索,已經(jīng)走出了一條適合大學發(fā)展的高校高水平建設之路,射擊、田徑不僅在世界大運會上高奏凱歌,在國內(nèi)外競技體育場上也捷報頻傳,張培萌等領銜的中國男子接力隊還獲得了2015年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的亞軍。
無獨有偶,我國高?!半p子星座”中的另一所高校北京大學此次派出了男女籃和田徑的十余名選手參加世界大運會。由北大和清華等高校學生組成的中國女籃經(jīng)過頑強拼搏,最終以第八名的戰(zhàn)績實現(xiàn)女籃參加世界大運會的突破。
北大男籃隊員王少杰作為本次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旗手參加了比賽,盡管本屆大運會男籃成績不甚理想,但王少杰本人的表現(xiàn)卻比較顯眼,同時他也是今年CBA選秀狀元的熱門人選。畢業(yè)于北師大的我國女籃主力邵婷同樣是從世界大運會走出去的選手。近年來,隨著高校水平的提升,北大、清華、北師大等名校已成為CBA、WCBA等聯(lián)賽的球員輸送地。
帶隊參加世界大學生網(wǎng)球比賽的西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郭立亞在那不勒斯非常開心。因為在全隊努力下,網(wǎng)球隊共獲得女團、女雙金牌和男雙、混雙銅牌,創(chuàng)自2001年境外組隊以來的最好成績。“我校有一男一女兩名學生參加了網(wǎng)球比賽,貢獻了2枚金牌和1枚銅牌,此外還有競走、女足、游泳等項目的學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苯邮苡浾卟稍L時郭立亞說。
成績背后是精心準備周密部署的結果。郭立亞介紹,近年來,西南大學通過和重慶市、湖南省、江蘇省、貴州省共建等辦法,構建了較完整的訓練和教學體系,為運動隊出成績提供了堅強的保障?!拔倚5膶嵺`證明,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大有可為。”他說。
“世界上大多數(shù)優(yōu)秀運動員都出自高校。所以,我們未來要朝著這一方向不斷努力。此次中國代表團學生運動員的比例高達81%,是歷屆最高的,也是完善的競賽體制造就了高水平的運動員?!敝袊髮W生體育代表團執(zhí)行團長、教育部學生體協(xié)聯(lián)合秘書處秘書長薛彥青接受參訪時談道,我國現(xiàn)在每年學生競賽項目達到了300多項,涵蓋了大中小學,這種“一條龍”的競賽體制保證了人才梯隊的形成,像中國大學生籃球聯(lián)賽(CUBA)、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lián)賽等都非常精彩,吸引了大中小學校的關注和參與。“競賽是激發(fā)學生體育鍛煉的內(nèi)生動力,當我們做好了各級聯(lián)賽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組織選拔等工作,就能夠激發(fā)更多學生的鍛煉熱情,吸引更多學校和學生加入到體育活動中?!?/P>
體教融合還需解決瓶頸難題
本屆世界大運會上,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女足只獲得第6名。主教練余東風有點兒感到遺憾:“參賽的20名隊員來自全國7所高校,她們是從各個學校推薦的80多人中選拔出來的優(yōu)秀球員,可由于部分隊員需要參加學??荚?、畢業(yè)典禮等,賽前隊伍在大連集訓了十多天只有一天人是齊的。如果準備得充分,人員更齊整,成績一定會更好?!边@凸顯出大學體育中的學訓矛盾。
中國女子網(wǎng)球隊連續(xù)作戰(zhàn),隊員打到抽筋,卻沒有隊醫(yī)按摩,只有兩個教練輪流為隊員們放松按摩。據(jù)了解,整個中國代表團只有兩個隊醫(yī),“根本不夠用”。
窘境背后是經(jīng)費的捉襟見肘。據(jù)了解,世界大運會只撥付了交通、食宿、服裝等費用,其他訓練、醫(yī)療等既沒有人,也沒有經(jīng)費,更別說獎金了。
長期以來,我國始終沒有將體育活動經(jīng)費列入學校工作中,資金投入不足。我國開展課余訓練有30多年,卻沒有明確的經(jīng)費來源,各高校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霸S多國家都有生均體育活動經(jīng)費,以保障體育活動的開展,我們可以借鑒這些做法?!币晃徊辉敢馔嘎缎彰膶W者說。
體制機制也有待完善。我國現(xiàn)有3000所高校,卻只有238所學校有高水平運動隊,而隨著校園足球、校園冰雪運動的開展,現(xiàn)有高校顯然難以滿足需求。此外,高水平教練員不足仍是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fā)展的瓶頸問題。
在薛彥青看來,自1986年我國高校建設高水平運動隊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距離參加世界大運會的要求還有差距,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研究。“目前我們已經(jīng)和中國籃協(xié)、中國足協(xié)、中國排協(xié)等單位簽訂了合作備忘錄,一同研究新形勢下體教融合的發(fā)展之路。隨著協(xié)會實體化進程加快,我們還會和更多體育協(xié)會開展更廣泛、深入的合作,通過‘借雞生蛋’等眾多方式探索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fā)展的新路。”他說。
《中國教育報》2019年07月22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