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梁丹 董魯皖龍)在全國政協(xié)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胡衛(wèi)看來,自“雙減”實施以來,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問題有了較大改觀。但他也指出,課后服務資源、形式、質量還有待提高。為此,胡衛(wèi)建議,加大專項投入,切實增強師資配置,加快各類優(yōu)質且可及的學習資源平臺建設,創(chuàng)新課后服務內容和形式。
“減負難以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相互配合,協(xié)調一致,打好減負‘組合拳’,才能使減負不斷走向深入?!焙l(wèi)表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創(chuàng)新課后服務內容和形式,更好地發(fā)揮學校教育主陣地功能,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從而真正將減負工作落到實處、抓出成效。
胡衛(wèi)建議,要制定指導框架和實施指南,鼓勵探索多元課后服務模式。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可依托專業(yè)研究機構,深入調研所在區(qū)域及學校課后服務需求,研制地方層面有關校內課后服務標準的總體框架,并綜合考慮區(qū)域、校際和年級差異等因素,分類制定實施指南。
胡衛(wèi)表示,要切實強化教育資源基本配置,一方面,各省域都應按一定額度,合理核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生均經費,并納入所在地區(qū)經常性財政經費預算。課后服務專項經費可用于支付教師課后服務補助、開展課后服務相關課題研究、研發(fā)課后特色課程及服務項目等支出。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會同人事編制部門應根據不同學校學生群體的需求,按照實際工作量大小,配齊配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音體美勞等學科師資力量。
“要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校內服務,打造更加豐富的資源平臺?!焙l(wèi)表示,在夯實校園育人主陣地的同時,各地要從優(yōu)化社會供給側入手,做好各方面資源的統(tǒng)籌安排和余缺調劑,以彌補校內資源的短板和不足,如協(xié)調社區(qū)、博物館等方面的教育資源,也可分級分類打造豐富多彩的開放性在線課程資源平臺,幫助不同層次、類型、特點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從而在更大范圍更深程度上降低對校外學科補習的依賴。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