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訊(記者 彭詩韻) 一年前的5月24日,接連指導多位學生修改畢業(yè)論文后,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金融系教授于瑾因勞累過度,在家中午休時猝然離去,年僅52歲。一年后的今天,于瑾教授先進事跡報告會暨于瑾教育基金啟動儀式在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舉行。會議廳內(nèi)座無虛席,師生們共同緬懷這位逝去師者。
自1991年開始在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任教,首創(chuàng)開設了《投資學》《證券投資基金》等全新課程。二十八年如一日,于瑾執(zhí)著于教學和科研事業(yè),兢兢業(yè)業(yè),淡薄名利,為人謙和,在她摯愛的教師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在開場的專題片《瑾言瑾行,師者模范——追憶于瑾老師》里,于瑾的高中同學、湖南省副省長吳桂英回憶道,在中學時代,于瑾就是最優(yōu)秀的,高考時也以全縣文科狀元的身份考進了南開大學。但是這些事她自己是從不提的,所以,很多學生只是覺得她對人好,卻不知道她有多優(yōu)秀。
國際經(jīng)濟貿(mào)易學院院長洪俊杰指出,“學高者為師”,于瑾就是一位“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四有好老師。于瑾有著扎實的學術功底,扎根講壇28年,孜孜以求,一心撲在教學和研究工作中,致力于研究和解決現(xiàn)代金融學前沿問題,創(chuàng)造并傳授知識?!坝阼淌谑且晃挥写髳鄣睦蠋?,她用28年教壇人生充分詮釋了一位人民教師學高為師、大愛無言的師者風范,是每一位教師學習的楷模?!?/p>
于瑾多年的同事、現(xiàn)任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教務處處長蔣先玲回憶,90年代末,于瑾在本科生中第一次開設了《投資學》《證券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實務》等課程,課程的講授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數(shù)理經(jīng)濟學、計量經(jīng)濟學等數(shù)理基礎,可是,這些課程在她們那個年代的大學生是沒有學習過的,可想而知,于瑾為了上好這些課,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可是在同事們的印象中,從沒見過她在領導及同事面前叫苦一聲,工作起來從來都是任勞任怨,兢兢業(yè)業(yè)?!昂髞韺W院引進了大量的從事微觀金融教學和研究的年輕教師,于瑾教授就將其辛辛苦苦建設的王牌課程《投資學》及備課筆記毫不猶豫地移交給了新來的年輕教師,這是怎樣的胸懷!”蔣先玲回憶說道。
于瑾的同事、貿(mào)大教授江萍至今仍然使用著于瑾2015年讓給她的辦公室,每一次講這個故事,她還是很動情。那時候,還是副教授的她沒有獨立辦公室,苦于沒有安靜的環(huán)境做科研,她無意中跟“于瑾姐姐”訴苦,說想在學校附近租個單間。于瑾一聽,第二天就把辦公室騰空讓給了江萍做科研使用,之后的3年多里,自己在教室、會議室“打游擊”?;貞浧稹坝阼憬恪睂ψ约郝殬I(yè)與生活的影響,江萍教授數(shù)度哽咽,“是她喚起了我的初心,更讓我明白了所謂的傳承于瑾姐姐的精神就是把自己活成她的樣子”,把于瑾教授的愛傳遞下去。
于瑾對教學出了名的認真,堅持每年更新課件,且講義全部手寫。她的科研也卓有成效,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率先開展了對互換、期貨、期權問題研究,后來還帶領學術團隊開展了新興市場國家證券市場結構、公募基金資產(chǎn)配置、基金治理結構、行為金融等系列研究。有“期權之父”之稱的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羅伯特·默頓認為于瑾在新興市場金融領域的研究引人注目,并將其研究成果收錄為麻省理工學院教學材料。
52歲的匆匆歲月中,于瑾沒有重要的行政職務,沒有響亮的頭銜,卻贏得周圍人的盛譽,她一生是短暫的,但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她的影響下,有學生赴西藏鍛煉,有學生赴山區(qū)支教,還有學生放棄赴港工作機會,去農(nóng)村扶貧當“第一書記”。
“她總是親切地稱呼學生為‘小帥哥’、‘小可愛’,她可以準確說出每一位學生的家鄉(xiāng)、愛好和小名,她會在上課時聽到一位同學多了幾聲咳嗽而在下課時特意囑托他保重身體,她會因為從微信朋友圈發(fā)現(xiàn)學生深夜遠足就會特意私信囑托注意安全。于老師就是用這樣的一點一滴的小事關愛學生,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進和學生的距離,把真善美的種子不斷播撒到學生心中。”2012屆碩士畢業(yè)生范蔚然和2005屆畢業(yè)生何亮宇回憶起老師于瑾的點點滴滴,也一度哽咽。
7月22日,《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刊發(fā)《燃盡芳華照初心——追記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教授于瑾》,24小時內(nèi)點擊量便突破“10萬+”,讀者反饋最多的是“感動”“致敬”,紛紛表示能遇到這樣的導師真是有志者一生最大的幸運。稿件作者《中國教育報》記者唐琪也來到現(xiàn)場,與大家分享了采訪報道于瑾老師先進事跡過程中感人至深的故事。“于瑾教授‘很特別’,因為在浮華的時代,于瑾教授堅守教書育人的初心,這種初心是最稀缺,也最值得歌頌和學習的精神?!?
“于瑾教授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初心的精神令人動容?!辟Q(mào)大黨委書記蔣慶哲認為,于瑾教授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信念原因,是因為于瑾教授有忠于國家、扎根教育的堅定信念,無私奉獻、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懷,著書立作、潛心問道的治學精神,立德樹人、誨人不倦的仁愛之心。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所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擁有好老師,這是民族振興的希望。于瑾教授就是這樣的好老師?!苯逃拷處煿ぷ魉靖彼鹃L黃偉表示,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包括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在內(nèi)的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對教師的關心落到實處。讓教師能夠聚焦教書育人的主業(yè),全社會要倡導并踐行教師優(yōu)先的理念,廣泛宣傳優(yōu)秀教師的典型事跡,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讓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成為受人尊敬和令人羨慕的職業(yè)。
隨后,于瑾教育基金揭牌啟動。于瑾去世后,她的親人、朋友、同事、學生自發(fā)捐款,首期籌集善款300余萬元。今后,該基金將用于支持于瑾金融實驗班項目、于瑾大講堂項目、高端師資培訓項目以及其他符合本基金宗旨的項目。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羅伯特·默頓擔任于瑾教育基金名譽理事長一職,并以《21世紀的科學、教育與金融實踐》為主題,開啟“于瑾大講壇”首講。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