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村、王強、昌盛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重煥詩詞容光 再現(xiàn)名校課堂
本書作為人大附中“中國古典詩詞寫作課”教材。覆蓋近體詩、古風、詞三大體裁。名篇領路,點破創(chuàng)作之道,初窺門徑。習作穿插,配合精彩點評,輕松登堂。視頻講解,攻破重點難點,熟練上手。
感悟語文魅力 感受名師風采
本書為人大附中三位語文名師詩詞寫作公開課。解村,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博士生,2013-2016年任教于人大附中語文組,擔任人大附中古典詩詞寫作課主講人。王強,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中語文組教師,擔任人大附中《論語》導讀、古典詩詞寫作課主講人。昌盛,人大附中高中語文教師。本科、碩士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全國高級古箏教師。學人詩社、槐雪詩社、新生文學社指導教師。
公開課得到校內課堂實踐的多重驗證。專題內容與教學、與高考緊密連接,幫助學生理解、記誦詩詞的同時,活學活用,自己上手寫作詩詞全書配套重點、難點視頻教學二維碼,讓學習更有層次更立體。
精彩內容搶先看:古風的表達技巧
1 古風的語言風格
在《紅樓夢》第七十八回中,賈政命賈寶玉就事賦詩,寶玉開篇即道:“恒王好武兼好色。”賈政一看,搖頭說道:“粗鄙。”這時,一位清客說:“要這樣方古,究竟不粗,且看他底下的?!? 我讀這一段,覺得曹雪芹真是高人,借寶玉一句詩,清客一句點評,把古風的語言風格說得清清楚楚。前文已說這位“恒王”“最喜女色,且公余好武,因選了許多美女,日習武事?!辈徽恰昂梦浼婧蒙泵?這兩個“好”,實實在在,把一位落拓不羈的英雄王爺?shù)男蜗蟪尸F(xiàn)在我們眼前。加之以“兼”字相連,與下句“遂教美女習騎射”銜接得天衣無縫。
清代詩評家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說:“七言古之妙,樸、拙、瑣、曲、硬、淡,缺一不可;總歸于一字,曰: ‘老’?!边@一番評論雖有些抽象,但也大體概括了古體詩的語言風格。古風的語言是質樸、平順、完整的,與古人說話沒有大的不同。可以說,古體詩近似
用韻的散文。所以我們回頭來看賈寶玉的這句詩,確實是得古風之味的。
很多名家的古風作品語言都是非常質樸的,比如杜甫的《醉時歌》中有幾句:“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這樣的古體詩,對于我們理解來說,只需要知道“臺省”“甲第”等古代詞匯的意思,詩意就豁然明白了。至于整體的語言表達則是明白如話的。
古風的語言不需要太多的文飾,文飾太多就孱弱了,表達沒有力量感,古意也就蕩然無存。
我們看韓愈的《山石》中幾句: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像“黃昏到寺蝙蝠飛”“芭蕉葉大支子肥”“僧言古壁佛畫好”這樣的句子,根本就是說話,毫無文飾。我特別欣賞“飛”“大”“肥”“好”這幾個詞,都是最質樸的詞,不要一點形容,不要一點修辭,一點多余的東西都沒有,真是“瘦硬通神”!恰恰是這種質樸的表達,給我們一種力量感。讓我感覺詩人不是吟詩作對的小文人,而是襟懷灑脫的高士!
選取最典型的事物,用最精煉質樸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就是最好的。我們初作詩,總是喜歡用一些比較文藝的詞,比如“風吹在臉上”喜歡說“清風拂面”,我看這個“拂”就很造作,而“吹”就比“拂”更有古風味?!澳巷L”“北風”這種說法也比“清風”好,顯得干凈質樸,要多寫“北風吹我”這樣的句子,少說“清風拂面”這類話。還有的同學每次寫落葉或者飛雪就喜歡用“翩躚”來形容,都是很造作的。
所以,寫古風一定要給你的語言“減肥”。
2 散文句法的使用
我們現(xiàn)在知道古風的表達一定要質樸,要有力量感。那么如何呈現(xiàn)出質樸硬朗的風格呢?這里有一個很實用的技巧,就是在詩中多使用散文句。這一點,韓愈可以說是首倡者。韓愈的長篇古風把散文的語法結構和詩歌語法結構統(tǒng)一起來,使詩歌呈現(xiàn)出一種“古”氣。后人將這種做法稱之為“以文為詩”。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要點。
(1)上下句作一句
什么叫做“上下句作一句”呢?中國古詩一般情況下兩句為一組,在律詩中即是一聯(lián)。這一組句子中的上下兩句,從語法上來說常常是兩句話。所謂“上下句作一句”,就是說要把一組詩中上下兩句在語法上連貫起來,合成一句話,就會大大增加詩句的古意。
像我們剛才說過的賈寶玉的詩“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習騎射?!彪m然是兩句詩,卻是一句話。兩句詩共用一個主語“恒王”,再加上一個“遂”字,就把上下句連接的更加緊密了。韓愈的“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笔拙湟粋€“僧”,連接兩個謂語———“言”、“以火來照”,把兩句化為一句,也是這種思路。
我們再看《生年不滿百》中“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边@四句詩。前兩句共用一個主語“愚者”。后兩句中前一句“仙人王子喬”干脆就是后一句的主語。古人創(chuàng)作未必有這個意識,但是我們用現(xiàn)代的語法知識能夠把這個現(xiàn)象看得很清楚。
我們知道杜甫有一句詩“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鄙舷戮涓魇且痪?,在語法上連不起來,這就是典型的律詩語言。當然,我并不是說所有的律詩對仗聯(lián)上下句都是分開的,也有做流水對的。
我也不是說古風中就沒有分開作兩句的,我只是說要想增加詩歌的古意,就應該適當?shù)卦黾右恍吧舷戮渥饕痪洹钡木渥印? 我們這位同學的作品: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暗香出繁陰。
風動綿密葉,瑟瑟佐我琴。
撇開詩中的問題不談,我們單看他的句式,前兩句是一個句子,后兩句也是一個句子,讀起來就有散文的味道,是一首比較成功的古風作品。
有一位同學曾寫出這樣的句子:“年年春相似,相思滿枝椏?!本渥颖旧硎呛苊赖?,但是作為一首古風,這兩句詩缺乏古意。為什么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句分開了,缺乏散文感。而且像“枝椏”這種詞略顯花哨了,太像詞的做派了。所以大家討論之后,我們把它改作“相思何所似?郁郁滿枝頭?!毙Ч透咏棚L。
(2)適當使用虛詞
一般來說,詩歌的語言是跳躍的。從語法上來說,詩句不必是完整的句子。因此,寫作律詩一般要少用虛詞。虛詞用多了會白白占位置,影響表意的豐富。
但是古風卻不是如此。由于古風需要有散文化的句子,我們恰恰需要結構比較完整的句子,那么就必須要適當?shù)卦黾犹撛~。
我們看《涉江采芙蓉》結尾句“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里面“而”和“以”就是虛詞。一個表示轉折關系,一個表示修飾關系,這就是散文的用法??此剖菦]有實在意義的,但是如果換成實詞,就會增加意象,古風的味道就沒有了。
再比如《迢迢牽牛星》“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這里面“且”和“復”都是起到了增強散文化的作用。
這里我們還要再看韓愈的《山石》:“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這是山石的結尾句,你看“人生如此自可樂”一句,只有“人生樂”三個字是實的,剩下都是虛的?!柏M必”“嗟哉”“安得”“不更”這一連串的虛詞用下來,氣勢十足。心中的那種長吁短嘆也都表現(xiàn)出來了。
順便說一句,這種加虛詞的散文句不僅在古風中可以用,在創(chuàng)作律詩的時候穿插那么一兩句,也是別具風味的。比如杜甫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焙孟袷巧⑽闹幸痪鋯柎?,一個“夫”字,頗有古拙氣。
(3)調整句子節(jié)奏
什么是句子節(jié)奏?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鄙隙氯?,這就是句子的節(jié)奏。五言詩一般都是上二下三的,當然我們也可以在這個“三”里面再劃分。但大的框架是上二下三,那么七言詩一般就是二二三。但在古風的創(chuàng)作中,我們不妨在句子節(jié)奏上加以變化,突破正格。
比如黃庭堅的詩“公如\大國楚,吞\五湖三江”“牛礪角\尚可,牛斗\殘我竹”一下四或上三下二。通過句式組織上的變更而使文氣反常的句子稱為拗句。
關于這種句式的變奏,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以文為詩”,就是把散文式的自由句式運用到詩歌里,使詩歌讀起來不那么流暢悠揚,造成一種滯澀,反而給人一種質拙有力的感覺。這種句子偶有一處,能變化詩歌的氣脈,增加散文化特征。但是如果全詩都這樣寫,那就不成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