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勞動教育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開展。作為一項長期性系統(tǒng)工程,勞動教育在實踐中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部分區(qū)域受限于專業(yè)人才不足、資源整合困難等因素,存在一定形式化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勞動過程組織管理薄弱,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制約了勞動教育實效的發(fā)揮。
因此,有效融合“勞動”與“教育”,引導學生通過真實勞作出力流汗、磨煉意志、收獲成長,仍需各方持續(xù)探索與實踐。
家庭是責任田。家長需轉變觀念,認識到生活即課堂,主動為孩子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日常勞動機會,使其在動手實踐中習得生活技能,體會責任擔當,涵養(yǎng)感恩之心。不能學校里“轟轟烈烈”,家里“回歸如初”。
學校是主陣地。學校應為勞動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科學規(guī)劃校內外勞動實踐場所。關鍵在于深度挖掘地域特色資源,開發(fā)“沉浸式”勞動課程。例如,組織學生參與農業(yè)種植全流程,在田間協(xié)作中理解勞動價值,感受合作力量。
社會是助推器。各地政府應通過政策引導、資源調配,在更大范圍拓展勞動教育內容,為學生提供與社會生產深度鏈接的場景體驗,打造真正的“沉浸式”勞動教育。
唯有匯聚三方合力,才能真正讓“勞動”與“教育”聯(lián)姻,方能有效引領學生在真實世界中躬身實踐、錘煉筋骨、砥礪意志。
投稿郵箱:zgjybjcxw@163.com
《中國教育報》2025年06月07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