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教師最好的成長。我的成長之路,離不開《中國教育報》的陪伴。《中國教育報》就像一個朋友、一名導師、一位智者伴我前行,陪我逐漸走向成熟。
與《中國教育報》相識的日子,經(jīng)常見面,觸摸報刊有溫,我熱衷于讀“課程周刊”“讀書周刊”“名師”“我見”等欄目,閱讀專業(yè)的報刊,更新了我的教育觀念,拓展了我的教育視野,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促我更自信地站在教育教學的前沿,生命在閱讀中豐盈。
與《中國教育報》相戀的日子,期待會面,撫摸報刊升溫。2018年4月密云區(qū)成立了35個工作室,我應聘成為密云區(qū)初中政治教師研究工作室的領銜教師,對我來講,是一種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工作室成立以來,有很多困惑一直困擾著我:少經(jīng)驗、建資源、做教研、帶隊伍、出成果等。期待與“名師”“我見”等欄目的會面,從中尋找良方,洗去我心中疑云。
《中國教育報》刊登的文章《工作室在行動中發(fā)展》給我很大啟發(fā),借鑒兩點建議嫁接到我的工作室,激發(fā)主體主動性、激勵發(fā)展活動性,收到很好的效果,成為工作室成員發(fā)展的助推器。工作室確立“四引領四活動”的成長路徑:目標引領、閱讀引領、課題引領、專家引領,教學實踐活動、經(jīng)驗分享活動、課堂改進活動、成果展示活動。為激勵工作室成員在活動中主動發(fā)展,上好優(yōu)質思政課,提升實踐智慧,工作室總結出“九步走”的主題研修活動范式,確定主題—撰寫課例—觀摩課例—互動研討—專家點評—主題培訓—撰寫反思—網(wǎng)絡共享—成果物化。
為激發(fā)工作室教師專業(yè)思想,喚醒成長自覺,嘗試“四實踐兩反思”的課例研修方式。“四實踐”通過四次課堂教學設計的不斷修改完善,有意識地引入一位“外部人”,不同觀點之間建立對話關系。“兩反思”即反思更新觀念,反思自身與他人的差距。為引領工作室成員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更好地推進主題課例研修,緊扣“七環(huán)節(jié)”作保障,通過“讀書學習—專家引領—課堂實踐—問題反思—讀書釋疑—實踐改進—再讀書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推進。
與《中國教育報》相伴的日子,共度一生,思摸報刊保溫。我將繼續(xù)以書報為友,將工作、閱讀研究、反思等生命成長的重要元素伴隨自己左右,要像于漪老師那樣:“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
(作者單位:北京市密云區(qū)教師研修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11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