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俞正強,浙江省金華師范學校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浙江省小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浙江省春蠶獎獲得者。
想到報刊雜志,很自然地會想到“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道義是文章的魂,是文章的價值所在;文章是道義的形,道義要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xiàn),被人們所接受。
從1983年入讀中師開始,我便在學校的閱覽室閱讀《人民教育》。后來于1986年入職小學,學校里訂的《人民教育》雜志總是被我?guī)У剿奚崂锓派虾脦滋?。因為自己水平所限,那時候還是喜歡看雜志中后面部分的文章,比如“紅燭”欄目。前面的大文章雖然看不大明白,卻依然認真地看,因為我始終相信,這本雜志的所有文章后面,都有一個“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的人在?!度嗣窠逃窇搱F結(jié)了許多這樣的人。
2006年《人民教育》記者、編輯余老師來浙江調(diào)研,座談會上我談了自己對學困生轉(zhuǎn)化的心得,余老師很感興趣,讓我把材料發(fā)給她看看。當時我把余老師的話當成了客氣話,過了一段時間后,余老師請一位專家老師帶話給我,問我什么時候把材料寄給她,我才知道她不是客氣。
后來,在2007年第七期的《人民教育》雜志上,我讀到了一篇《不讓一個學生落后——從四個數(shù)學準備性學習案例談學生群體學習質(zhì)量的提高》的文章,細看作者是我。與發(fā)表的文章相比,我提供的只是初級的素材,余老師將我的素材編輯成了一篇文章。而我,也在我寫的文章與余老師編輯后發(fā)表的文章的比對之下,對寫文章有了新的體會。
從此,我對《人民教育》更是充滿了敬意:這本雜志愿意給一個普通的一線老師以機會;這本雜志的編輯默默地將一些粗糙的素材修改成精美、成熟的文章;這本雜志直接把6個頁面給了一位毫無資歷的作者,只因為這位作者在解決學困生的問題上做了一些事。
不講求資歷和名氣,一切從教育的真實需要出發(fā),這便是《人民教育》的擔當與情懷。我知道,在編輯部中還有一些編輯,他們也都在發(fā)掘、扶助那些有想法有做法的一線教師,這些普普通通獲得成長的老師后面,將是更多的成長著的孩子。
如同1983年一樣,我現(xiàn)在還會認真閱讀《人民教育》雜志;但與那些年不一樣的是我對雜志前面部分的文章也十分喜歡。偶爾自己也可以寫上一篇,將自己的做法與思考分享給教育人,《人民教育》便是自己的精神領地了。
今年是《人民教育》創(chuàng)刊75周年,教育強國的號角正在吹響,《人民教育》便是吹響教育強國的號角之一。在號角的嘹亮聲音中,我們感悟著教育的情懷。(俞正強)
《人民教育》2025年第8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